单项选择题
A.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
单项选择题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
单项选择题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 B.计划指导 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
单项选择题《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