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材料二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引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生活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什么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3)简述这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1)城乡居民家庭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家庭居民收入增速,城市和农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
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材料三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擅自《大清会典》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20世纪80年代,使我国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改革实践是()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大力发展...
单项选择题20世纪80年代,使我国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改革实践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