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简答题 患者张某,男,60岁,退休工人。因冠心病住某医院内科,为进一步诊治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医生询问病史时得知,患者两年前在行胆囊造影前,因作造影剂过敏试验阳性而未行检查;一年前也曾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造影剂过敏试验阴性,但注射造影剂投照完毕后出现了恶心症状,对症处理缓解。本次住院因病情需要复查此项检查,术前常规做造影剂过敏试验也是阴性,并且第一次推注造影剂投照完毕后,病人未出现任何不适。但是,再注射造影剂投照另一部位的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胸闷,医生认为病人既往也有类似情况,故而未重视,继续推注造影剂。当完成了全部检查后,病人症状加重,血压下降,呈现过敏性休克表现,经积极抢救无效而死亡。请对此案例中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伦理分析。

【参考答案】

医务人员的行为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在诊治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应采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该案例中,病人既往有对......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相关考题

患者燕某,男,75岁,退休干部。因3个月大便不规律、腹胀,某县医院确诊为结肠癌收住院准备手术。术前讨论时,主管...


问答题患者燕某,男,75岁,退休干部。因3个月大便不规律、腹胀,某县医院确诊为结肠癌收住院准备手术。术前讨论时,主管医师A认为病人年龄大,手术有一定难度,为此院方决定请某上级医院主任医师B协助手术。手术进行顺利,但在关腹时主管医师A发现有一段小肠颜色稍暗,考虑是否有肠缺血之可能,并同主任医师B商量是否部分小肠切除,主任医师B认为没有问题随让关腹。术后,次日病人开始发烧,体温38-40℃,持续6天。同时,伴右下腹痛,白细胞高达20乘10的9次方/1以上,经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体温不降。主管医师A考虑是否有肠坏死存在,但终因对医师B的信任而否定了自己的疑虑。术后第8天,腹部平片显示腹腔内有一大的液平面,此时才决定开腹探查,术中证实第一次手术中所见颜色稍暗的小肠发生坏死、穿孔,从而导致腹腔内大量黄绿色液体滞留和严重的腹腔感染。虽经彻底冲洗,腹腔感染始终不能控制,患者渐出现心.肾、呼吸功能衰竭,20余日呼吸机不能撤离,血压需靠高浓度升压药维持。在此情况下,医生向家属交待病情,并征得家属同意而撤掉了呼吸机及停用升压药,5小时后病人死亡。请对医生及家属的行为进行伦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