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
某城市输水管线长4.28km,DN1200钢管,管道埋深约5.0m,管线位于城市主干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上。采用明开槽方法施工,沟槽土质为回填杂土及粉砂土。受交通条件制约,沟槽土方挖运和吊车下管安排在晚10时~次日早6时进行,项目部办理了管线开挖占路手续。现场施工发生如下事件:
(1)为吊车下管方便,选择夜间时段移动护栏临时占用一条机动车道,受到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
(2)挖土机开挖沟槽时发现有一段废弃的旧排水砖沟,约请监理工程师查看后,项目部进行挖除和换填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3)质量员查验准备焊接的管口时,发现有数个坡口范围存在锈渍。
(4)钢管吊运到沟槽前,作业队在管道内按间距4m加设木支撑。回填作业在沟槽局部偏窄处,钢管下腋角部采用木夯夯实。回填完毕发现管道竖向变形50mm。
问题
(1)事件1做法为何受到处罚,违反了哪些规定?
(2)事件2沟槽基础处理在程序上是否妥当?如不妥当,写出正确的程序。
(3)对管道施焊的坡口,有关规范有哪些规定?
(4)事件4管道防止变形措施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因为未提前办理有关手续,私自移动护栏占路违反了占用或挖掘城市道路管理如下规定: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或挖......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相关考题

背景 某道路工程属城市次干路,长3800m,路宽16.5m,位于城市环路以内,设计结构为:30cm厚9%石灰土...


问答题

背景
某道路工程属城市次干路,长3800m,路宽16.5m,位于城市环路以内,设计结构为:30cm厚9%石灰土处理土基,12%石灰土底基层,3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2cm沥青混凝土面层。
施工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后,做了一些必要的技术准备工作,经技术交底后开始道路施工。受城市交通管制和环境保护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拌合站设在郊区,采用夜间运输、白天摊铺方式,碾压成型后发现水泥稳定基层局部表面松散。
由于拆迁延期,有一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延至十二月上旬摊铺,项目部选择白天气温较高,约在5~8℃时段,采取提高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到180℃,运输中覆盖保温等措施,摊铺碾压沥青混凝土成型。
沥青混凝土面层竣工后,施工单位进行了外观检查,沥青表面平整,没有脱落、推挤等现象,经过检测弯沉值、平整度、中线高程、横坡等项目,合格率达到98%,施工单位认为工程质量检验合格。
项目部在工程施工全部完成后,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调整资料编制了进度控制总结,并上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问题:
1.项目部技术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试分析水泥稳定碎石表面松散的原因?
3.冬季铺油做法是否妥当?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写出正确做法。
4.沥青面层检测项目是否齐全?判断为合格的依据包括哪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