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一直强调创新性,有创新则活,无创新则死,这在散文理论上也有明显表现。殊不知,从“创新性...
单项选择题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一直强调创新性,有创新则活,无创新则死,这在散文理论上也有明显表现。殊不知,从“创新性”角度衡量散文只是一个维度,没有“创新”也未必不是优秀散文。如朱自清、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如按创新性理论进行判断,它们一定无多少价值,因为二者的重复性极高,基本可看成复制品;然而,若以自主性角度衡量,其价值就有了新解:创新性散文不一定好,守成的散文未必就差,关键是它们能否在情感和审美上激起读者共鸣。
作者意在表达:
A. 散文须重“真诚”而轻“创新”
B. 应以多角度评判散文作者的价值
C. 散文应摆脱“惟创新”论的窠臼
D. 散文贵在用文字的华丽震撼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