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世界人均淡水水量约8300m3,但每年有2/3以洪水形式流失,其余1/3成为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由于工业化和人类用水量增加,目前世界用水量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可见未来的淡水不足是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A.世界人均淡水量还是比较大的 B.多种因素造成全球性水资源短缺 C.洪水和工业化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D.淡水不足将制约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
由于实行财政收入包干体制,自1980年以来,地方政府每年新增收入上缴中央不到10%,也就是说90%以上的新增收...
单项选择题由于实行财政收入包干体制,自1980年以来,地方政府每年新增收入上缴中央不到10%,也就是说90%以上的新增收入都留给了地方政府,因而导致了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致使中央失去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必要能力。可见()。
A.现行的财政收入包干体制制约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 B.现行的财政收入包干体制削弱了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C.现行的财政收入包干体制包死了中央财力 D.现行的财政收入包干体制制约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削弱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农业生产使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建立了以氏族为中心的部落,以及几个氏族组成的部落村庄。半坡遗址的居住区,周围有一...
农业生产使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建立了以氏族为中心的部落,以及几个氏族组成的部落村庄。半坡遗址的居住区,周围有一条宽、深各5~6米的壕沟,是部落的防护设施。居住区中心是一座大型的房屋,几十座中、小型房屋分散在它的周围。整个布局井然有序,可见当时母系氏族制度的严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A.农业生产是人们开始定居生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B.半坡人已经有了定居生活 C.半坡遗址反映了母系氏族制度的严密 D.半坡人的居住已经很先进
自魏晋以来,中国北方地区战乱不息,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徙。南方的江淮流域得到开发,经济不断发展。到隋唐时期,已后来...
自魏晋以来,中国北方地区战乱不息,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徙。南方的江淮流域得到开发,经济不断发展。到隋唐时期,已后来居上,超过了遭受战乱破坏的黄河流域。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自魏晋以来,中国北方农民因避战乱而大举南迁 B.由于魏晋以来,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使得江淮流域的经济得到发展 C.隋唐两代,南方经济优于北方 D.战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