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

材料一:黎明出发,点亮万家——张黎明的电力抢修人生
         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张黎明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1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里响当当的电力“蓝领创客”。经他手开展的技术革新多达400余项。他还投入满腔热情,常年义务帮扶身边群众,点亮万家灯火。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张黎明在看似平凡中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多年下来,陪伴他熟悉线路的交通工具从老式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再到抢修汽车。在长期抢修实践中,他巡线8万多公里,亲手绘制抢修线路图1500多张,练就了一手事故诊断的绝活:根据停电范围、故障周边环境、线路设备健康状况等,能迅速判断出事故的基本性质、大概位置,甚至能准确点出故障成因,这为高效完成抢修任务赢得了宝贵时间。大家因此送给他“活地图”的绰号。
2011年,以张黎明名字命名的“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成立以来,张黎明带领同事们开展技术革新4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40余个,20多项成果填补智能电网建设空白。“张黎明创新工作室”还孵化出“星空”“蒲公英”等8个创新工作坊,培养出一批“蓝领创客”,创造了大效益。
       同事张可佳说,张黎明在创新上的勤奋是由于发自内心对工作的热情。“以前以为,创新是实验室科技人员的工作,没想到一线创新也大有可为。”
(资料来源:新华网,2018年5月23日)
 
材料二:墨脱最美教师格桑德吉:13年守得莲花现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回到家乡。13年坚守在雪山、大江之间,把温暖和希望注入一个一个门巴人家。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喜马拉雅雪山间无数灯火。”
在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现场,西藏墨脱县邦辛乡小学教师格桑德吉走上颁奖台时,电视机前的墨脱人都听到了这段颁奖词。
        2000年,格桑德吉学成归来,此时,墨脱县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各种困难远比翻三座雪山、走几百条公路山路还要大得多。从满怀期望到几近绝望,格桑德吉始终默默坚守着:“这些年来,我从未后悔过。”
        2013年,墨脱人欢天喜地: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全面通车!此时,墨脱县还有一件让人振奋的喜事:格桑德吉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评选中胜出,将要远赴北京参加颁奖晚会的彩排。此时,格桑德吉已经在邦辛乡小学坚守了13年。13年坚守,格桑德吉带来的温暖和希望洒遍雪山,她在乡亲们的心中恰如隐秘莲花,乡亲们给她取了一个名字——门巴“护梦人”。
       “国家投资1000多万重建了学校,2016年9月,我们正式搬进了新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操场、食堂,你看看,全部都是新的。”介绍新学校的时候,格桑德吉忍不住脸上的喜悦,一直挂着微笑,“我们早就不用上门劝学了,现在孩子们的入学率是100%。我希望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好,孩子们都能考上大学”。
(资料来源:央视网,2017年1月6日)
A. 见义勇为模范 B. 诚实守信模范 C. 敬业奉献模范 D. 孝老爱亲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