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牛牛题库网 牛牛题库官网
logo

单项选择题

婴儿心理发生变化的方面有()。

A.言语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B.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C.头围、臀围、胸围发生变化
D.思维、大脑、胸围发生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未知题型
某拟建腈纶厂位于A市城区东南与建城区相距5km的规划工业园区内,采用DMAC(二甲基乙酰胺)湿纺二步法工艺生产1.4×105t/a差别化腈纶。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原液制备车间、纺丝车间、溶剂制备和回收车间、原料罐区、污水处理站、危险品库、成品库等。
原液制备生产工艺流程详见图4-1。生产原料为丙烯腈、醋酸乙烯,助剂和催化剂有过亚硫酸氢钠、硫酸铵和硫酸,以溶剂制备和回收车间生产的DMAC溶液为溶剂(DMAC溶液中含二甲胺和醋酸),经聚合、汽提、水洗过滤、混合溶解和压滤等工段制取成品原液。废水W1送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气G1经净化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压滤工段产生的含滤渣的废滤布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环评案例分析,历年真题,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精选
原料罐区占地8000m2,内设2个5000m3丙烯腈储罐、2个600m3醋酸乙烯储罐和2个60m3二甲胺储罐。单个丙烯腈储罐呼吸过程中排放丙烯腈0.1kg/h。拟将2个丙烯腈储罐排放的丙烯腈废气全部收集后用管道输至废气处理装置处理,采用碱洗+吸附净化工艺,设计丙烯腈去除效率为99%,处理后的废气由1根20m高排气筒排放,排风量200m3/h。
污水处理站服务于本企业及近期入园企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在R河左岸岸边排放。
R河水环境功能为Ⅲ类,枯水期平均流量为272m3/s,河流断面呈矩形,河宽260m,水深2.3m。在拟设排放口上游4km、河道右岸有A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10km处为A市水质控制断面(T断面),经调查,R河A市河段的混合过程段长13km。
环评机构选用一维模式进行水质预测评价,预测表明T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低于标准限值。评价结论为项目建成后T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功能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图4-1中废水W1、废气G1中的特征污染物。
2.原液制备车间固体废物处理方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计算原料罐区废气处理装置排气筒丙烯腈排放浓度。
4.T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功能要求的评价结论是否正确?列举理由。
未知题型
北方某城市地势平坦,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当地水资源缺乏,城市主要供水水源为地下水,区域已出现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城市西北部有一座库容为3.2×107m3水库,主要功能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该市现有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南郊,处理规模为1.0×105t/d,污水处理达标后供位于城市西南的工业区再利用。
现拟在城市西南工业区内分期建设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拟建1台350MW热电联产机组,配1台1160t/h的煤粉锅炉。汽机排汽冷却拟采用二次循环水冷却方式,配1座自然通风冷却塔(汽机排汽冷却方式一般有直接水冷却、空冷和二次循环水冷却)。采用高效袋式除尘、SCR脱硝、石灰石—石膏脱硫方法处理锅炉烟气,脱硝效率80%,脱硫效率95%,净化后烟气经210m高的烟囱排放。SCR脱硝系统氨区设一个100m3的液氨储罐,储量为55t。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化学水系统用水、循环冷却系统用水和脱硫系统用水,新鲜水用水量分别为4.04×105t/a、2.89×106t/a、2.90×105t/a,拟从水库取水。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配套建设干贮灰场,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全部综合利用,暂无法综合利用的送灰场临时贮存。生产废水主要有化学水系统的酸碱废水、脱硫系统的脱硫废水、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等,拟处理后回用或排放。
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基本参数及锅炉烟气中SO2、烟尘标态初始浓度见表3-1。
表3-1 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基本参数及锅炉烟气中SO2、烟尘标态初始浓度
环评案例分析,历年真题,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精选
(注: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规定液氨的临界量为10t;②锅炉烟气中SO2、烟尘分别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100mg/m3和30mg/m3的排放限值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本项目用水优化方案,说明理由。
2.识别本项目重大危险源,说明理由。
3.评价SO2排放达标情况。
4.计算高效袋式除尘器的最小除尘效率(石灰石—石膏脱硫系统除尘效率按50%计)。
5.提出一种适宜的酸碱废水处理方式。
未知题型
某原油管道工程设计输送量为8.0×106t/a,管径为720mm,壁厚为12mm。全线采用三层PE防腐和阴极保护措施。经路由优化后,其中一段长52km的管线走向为:西起A输油站,向东沿平原区布线,于20km处穿越B河,穿越B河后设C截断阀室,管线再经平原区8km、丘陵区14km、平原区10km布线后向东到达D截断阀室。
A输油站内有输油泵、管廊、燃油加热炉、1个2000m3的拱顶式泄放罐、紧急切断阀、污油池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
沿线环境现状:平原区主要为旱地,多种植玉米、小麦或棉花;丘陵山区主要为次生性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主要物种为黑松、刺槐、沙兰杨、枸杞、沙棘、荆条等,林下草本植物多为狗尾草、狗牙根和蒲公英等;穿越的B河为Ⅲ类水体,河槽宽100m,两堤间宽200m,自北向南流向,丰水期平均流速为0.5m/s,枯水期平均流速为0.2m/s,管道穿越河流处下游15km为一县级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边界。
陆地管道段施工采用大开挖方式,管沟深度为2~3m,回填土距管顶1.2m左右,施工带宽度均按18m控制,占地为临时用地。管道施工过程包括清理施工带地表、开挖管沟、组焊、下管、清管试压和管沟回填等。
B河穿越段施工采用定向钻穿越方式,深度在3~15m之间,在河床底部最深处可达15m,穿越长度为480m,在西河堤的西侧和东河堤的东侧分别设入、出土点施工场地,临时占用约0.8hm2耕地,场地内布置钻机、泥浆池和泥浆收集池、料场等。泥浆池规格为20m×20m×1.5m,泥浆主要成分为膨润土,添加少量纯碱和羟甲纤维素钠。定向钻施工过程产生钻屑、泥浆循环利用。施工结束后,泥浆池中的废弃泥浆含水率为90%。废弃泥浆及钻屑均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为保证B河穿越段管道的安全,增加了穿越段管道的壁厚,同时配备了数量充足的布栏艇、围油栏及收油机等应急措施。
工程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挖出土分层堆放、回填时反序分层回填,回填后采用当地植物恢复植被。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识别A输油站运营期废气源及其污染因子。
2.给出大开挖段施工带植被恢复的基本要求。
3.分别给出废弃泥浆和钻屑处理处置建议。
4.为减轻管道泄漏对B河的影响,提出需考虑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微信小程序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免费搜题